蘇伊士運河通行費上漲“有理”
2013-07-24 16:36:23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年初,有關蘇伊士運河將上調通行費的“噩耗”不脛而走,聞風者大多對此發表惡評,認為在當前航運業不濟的情況下,漲價無異于落井下石。倫敦國際航運協會秘書長曾警告說:“目前航運業供大于求局面沒有改觀,運河若大幅調整通行費,小心船東繞行取道南非好望角。”日本船東協會甚至致信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要求其撤銷漲價決定,因為該協會預估若漲價成定局,未來十年協會成員的運河通行成本將達到1.89億美元。香港船東也緊隨其后呼吁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取消此決定。
以救埃及經濟之名
盡管反對聲四起,但5月1日,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依然硬氣宣布正式上漲通行費,其中大型原油及石油產品貨輪、化學原料貨輪及其他裝載工業用液體的遠洋貨輪通行費一律上漲5%;大型集裝箱貨輪、運載各類汽車的貨輪,通行費上漲2%;其他類型船舶通行費上漲3%。這是繼2002年、2007年之后的又一次漲價,而每次漲價的背后,我們都不難看出與埃及的經濟危機息息相關。因為在埃及四大經濟支柱中,最易調控的便是蘇伊士運河。
埃及有四大經濟支柱,其一是旅游業。但近年民眾連續發生反政府暴動,嚴重挫傷其旅游經濟。其二是石油。石油出口收入占埃及出口收入的40%,但提高石油出口收入的主動權并非在自己手里,依靠的是國際市場的走勢,并且與地緣政治密不可分。其三是僑匯收入。即僑居在國外的本國公民或僑居在本國的外國公民匯回其祖國的款項,這是埃及外匯收入的最重要來源,即使在金融危機持續的2009年,埃及的僑匯收入依然走高,達到78億美元,但若以提高僑匯收入來緩解埃及經濟壓力,怕不是一兩項政策的頒布就能輕易解決的,這項收入提高的決定權,在于龐雜的人口。其四便是蘇伊士運河。其通行費收入是埃及出口收入的1/3,而要提高這一收入緩解經濟壓力,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漲價,這對埃及政府而言是最輕而易舉的。于是,但凡埃及經濟出現問題,該國政府大多會考慮提高蘇伊士運河的通行費。
2002年,埃及經濟正遭遇海灣戰爭帶來的后遺癥,海灣戰爭使埃及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2.5%。而戰爭爆發之前,埃及是中東以及北非經濟發展最穩定的國家之一,經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4%~5%。彼時,蘇伊士運河已經成為亞歐貿易中最便捷的航線,每年經運河運輸的貨物至少占世界海運貿易量的10%,于是2002年3月,蘇伊士運河通行費平均上調3%。調價使蘇伊士運河當年的創收達到19.55億美元,為九年來新高。2007年,蘇伊士運河再次上調通行費,平均上調3.5%,主因是2006年埃及貿易赤字達到100億美元,要緩解貿易赤字問題,還是要從掌握埃及出口收入1/3的蘇伊士運河通行費著手。蘇伊士運河,已然是埃及經濟的救命稻草。
截至2012年底,埃及外匯儲備從2011年的360億美元降至150億美元,2011—2012財年的貿易逆差達到31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當時就有業內人士預計埃及將上漲蘇伊士運河的通行費。2012年蘇伊士運河的通行費收入為51.3億美元,雖然比2011年52.23億美元減少約9300萬美元,但“救命”意義仍然鮮明。2013年埃及依然“不負眾望”地以提高蘇伊士運河通行費來挽救其不理想的經濟現狀。
對于上漲行為,外界一直有質疑:“如此不顧市場現狀地漲價,就不怕船東向好望角轉移嗎?”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從上漲幅度與航距等系列因素中,找到答案。